湖北日报讯(记者严芳婷、见习记者冯袁玥、通讯员刘建林)7月9日上午,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黄陂盘龙城杨楼子榨坊热闹非常。古榨坊现任传承人杨列带领武汉轻工大学师生们撞榨,演示了一把古法榨油。同时,“武汉轻工大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暨“中国油脂博物馆古法榨油基地”在此揭牌。
杨楼子老榨坊创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已经历经14代传承,被认为是武汉之根“盘龙城”地面文化的“活化石”。杨楼子榨出来的油醇香清冽,生产的“寿康坊小麻油”曾一度成为皇宫贡品。
2011年,杨楼子塆古榨坊成为第一批被正式授牌的“武汉老字号”之一。同年,杨氏榨坊“传统榨油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学者们来汉参加论坛,曾到老榨坊参观。2020年,杨楼子麻油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商标”。
坐落于武汉轻工大学的中国油脂博物馆是中国仅有的专业博物馆,开馆之初就设立了杨楼子榨坊展区。如今合作延伸,与中国粮油学会武汉分会共同在此设立教学研究基地,是一次国家专业博物馆与地方民间博物馆的有机对接、课堂教学研究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结合,对弘扬中华农耕文明、传承非遗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中国油脂博物馆馆长、武汉轻工大学教授何东平,是此次合作的重要推动者。何教授将杨楼子老榨坊比作中国古代榨油的“活化石”,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现代榨油技术已经远超古法工艺,但是老榨坊的文化价值是独一无二的。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油’,选油、吃油、用油、存油里面有着大学问,希望通过这次合作,共同承担起科普责任。”
杨楼子老榨坊的传承人杨列也表示,在现代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老榨坊也一直在探索古法榨油技艺与现代化相结合的道路,这次合作是对保存和展示传统榨油技艺的认可和支持,希望在未来进一步做好传承和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