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首页 > 新闻 > 新闻速递 > 正文

古老碳化稻粟焕发新活力 油脂博物馆喜添宝藏展品

文:王丽英 摄影:郑璐淳|编辑:马小波| 时间:2022-05-20|浏览:

巍巍屈岭农魂地,呦呦鹿鸣桃源春。5月19日,校党委书记王立兵一行前往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荆门,与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在祥、副主任谢继先,屈家岭管理区党工委书记曹红娇等,共同见证了屈家岭遗址碳化稻和碳化粟借展移交仪式。此次移交的碳化稻和碳化粟具有5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将在我馆珍藏入柜并公开展览,惠及广大师生及社会人士。

 

王立兵代表学校党委和全体师生,对荆门市委、市人大和屈家岭遗址公园管理处的慷慨借展和深情厚谊,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指出,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碳化稻粟粒粒皆历史、颗颗见真情,将极大地提升油脂博物馆展品的价值深度和历史厚度,我校一定珍惜、珍重、珍藏,做好碳化稻粟的后续入柜及展陈保管工作,同时大力推介它们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不断加强观众对碳化稻粟历史渊源和借展来源的认识,促使古老的碳化稻粟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让文物活起来,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屈家岭管理区党工委书记曹红姣向我校食品学院院长丁文平移交了碳化稻和碳化粟,并签署了藏品借展协议。

 


 

此次政校文化交流活动旨在响应习总书记“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的号召,打破现有博物馆的场地限制,让文物走进校园,激发大学生传承中华文明的热情。

据了解,屈家岭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农耕圣地,屈家岭遗址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屈家岭遗址稻作农业的出现,可追溯至距今约5800年,为长江中游最早发现的稻作遗存;屈家岭遗址粟作农业最早可追溯至距今约5600年,为长江流域关键地区发现最早的粟作遗存。从油子岭文化早期至石家河文化晚期,屈家岭遗址始终是以稻为主、粟为辅的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经济的多样性,反映出史前南北方农业文化在该地区的交流与融汇。至战国晚期,屈家岭遗址中关于人类的农业生产对象更加丰富,又出现了小麦、大豆,呈现出江汉地区东周时期“五谷丰登”的新局面。

荆门市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市农业农村局、屈家岭管理区相关负责人,学校党政办、科技处、食品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审稿人:王宏光


版权所有 © 武汉轻工大学 鄂ICP备15021561号-1  鄂公网安备42011202000327号     金银湖校区: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环湖中路36号  邮编:43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