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前沿科研故事,共探生态保护发展。 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科技创新、致力生态保护、勇担时代使命,10月15日晚,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科普团团长张先锋以“江豚和它的朋友圈——长江‘十年禁渔’与长江生态保护”为题做客荆楚科普大讲堂。本次讲座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东西湖区科学技术协会协办,我校油脂博物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武汉科技报共同承办。东西湖区科技馆馆长孟艳芳、食品学院党委书记黄继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沫、课程负责人唐俊峰、武汉轻工大学学生等3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线上直播同时开启,约500人参与。讲座由胡沫主持,黄继春评议。

讲座中,张先锋以“小江豚”串联“大生态”,将江豚的可爱“微笑”作为长江生态的“晴雨表”, 指出江豚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长江的健康程度。“豚入息风银月澄”,他通过分析724首中国古诗词,量化重现了江豚在1400年间分布范围锐减的生态变迁。长江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曾因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白鲟灭绝、白鱀豚功能性灭绝。然而,自长江“十年禁渔”百年大计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流域恢复态势向好,江河生态重现生机。张先锋强调,“长江好不好,江豚说了算”, 长江保护关乎文明延续与可持续发展根基。他呼吁大家共同守护江豚的“微笑”,绿水青山,你我共担,只有呵护好母亲河长江,才有生态延续和文明发展。

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与张先锋积极互动,纷纷提出自己对于长江生态系统保护的看法。油脂专业研究生黄己平同学表示,古诗词中的江豚记录不仅反映了生态变迁,也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从古至今,人类对油脂的利用,从动物油脂到植物油脂,也反映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有助于恢复水生生物资源,而保护长江生态,正是为了延续这种和谐共生的传统。
评议环节,黄继春对讲座给予高度评价。 他表示,张先锋以“江豚的微笑”为切入点,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动的生态叙事。讲座通过古诗词与科学数据的跨界融合,揭示了长江生态的千年变迁。以“十年禁渔”的显著成效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增强了青年学子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使命感。
讲座结束后,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还向同学们赠送《于斯为盛 丹心报国——武汉院士口述录》,致敬曹文宣院士等科学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学精神。
据了解,讲座前,在执行馆长王丽英的陪同下,张先锋莅临油脂博物馆指导,饶有兴趣地参观了馆中与长江生态相关的展区,深入地了解中国油脂历史、文化和科技知识。
(审核:黄继春)